央视新闻客户端 | 作者 杨瑾
(资料图)
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”
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”
……
郑板桥(郑燮)在诗中写下许多关于竹的名句
今天一起认识他的画作《竹石图》
为竹作画 为竹写诗
他超爱!
四竿笔直的竹子倚石而立
笔墨浓淡间勾勒出
竹昂然挺立的气势
△《竹石图》局部
疏密有致的竹节与竹叶间
自然流露着郑板桥对竹的喜爱
来看这位竹子的狂热爱好者
两种爱的表达方式↓↓↓
方式一:为竹作画 百看不厌
什么是真爱?
是所爱的每种样子都不错过
反复描绘也不厌倦
《兰竹图》《墨竹图》《竹石图》……
竹子的千姿百态都在郑板桥的画中
△《竹石兰花图轴》 上海博物馆藏
△《兰竹图》 中国美术馆藏
方式二:爱它就为它写诗
只作画太含蓄
喜爱之情要用文字表达才能直抒胸臆
郑板桥还写下了许多以竹为题材的诗作
新竹高于旧竹枝,全凭老干为扶持。
下年再有新生者,十丈龙孙绕凤池。
—— 郑板桥《新竹》
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
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—— 郑板桥《竹石》
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
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
—— 郑板桥 《墨竹图题诗》
这些诗句多为题画诗
诗与画相结合
也是中国画的独特美学
“胸无成竹” 自成一体
竹石图是历代文人善画的题材
约始于唐代
至北宋苏轼、文同有较大的发展
但是郑板桥不拘泥于前人的画法 自成一体
在自己的画作中
也cue过这两位画竹界的大前辈↓↓↓
在这幅《竹石图》中
郑板桥既表达了自己对苏东坡的钦佩之情
又表达了自己追求个性风格
款识: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,使有枯木石而无竹,则黯然无色矣。余作竹作石固无取于枯木也,意在画竹,则竹为主以石辅之。今石反大于竹,多于竹,又出于格外也,不泥古法,不执己见。惟在活而已矣。渐老年兄属,乾隆甲戌重九日板桥郑燮画。
他表明自己画竹石
不拘泥于古法
竹和石的篇幅也没有定式
“惟在活而已”
而下面这幅《郑燮仿文同竹石图轴》
虽为仿文同画竹
但是郑板桥在题跋中很明确地指出
自己与前人创作理念的差异
△《郑燮仿文同竹石图轴》题:“文与可画竹,胸有成竹。郑板桥画竹,胸无成竹。与可之有成竹,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。板桥之无成,如雷霆霹雳,草木怒生,有莫知其然而然者,盖大化之流行,其道如是。与可之有,板桥之无,是一是二,解人会之。燮又记。”
文同画竹主张胸有成竹
而郑板桥在画中自题“郑板桥画竹 胸无成竹”
他通过长年累月地画竹
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
“冗繁削尽留清瘦,画到生时是熟时”
可能也只有
“举世爱栽花,老夫只栽竹”的这种偏爱
才能孕育出来
竹石CP 太搭了!
竹与石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
二者结合更是清雅倍增
不只在画中
在众多物件中都能见到这对CP的身影
国家博物馆藏
怪石与青花翠竹搭配
青白色釉为底
主打清新秀美
△犀角镂雕竹石纹杯 故宫博物院藏
犀角雕刻的立体质感
让竹与石相伴而生的画面
在清雅之外更添古朴
△《广绣竹石双凤图轴》 故宫博物院藏
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
让湖石与竹的搭配
拥有了鲜艳的色彩 十分生动
以竹为题材的诗句、画作广为流传
体现的不仅是这一形象备受喜爱
更是清高有节、坚韧不拔的精神
为人推崇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关键词:
文博日历丨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的竹子在画中长这样
2023-08-11意媒:皮奥利很喜欢科隆博,不排除球员留在米兰的可能
2023-08-11抖音快手难啃配送履约
2023-08-11合富中国:1-7月累计营收6.45亿,同比减少8.28%
2023-08-11中国移动: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占收比降到20%以下
2023-08-10粤桂黔滇四省(区)法院建立珠江流域(西江)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协作机制
2023-08-10山东济宁一SUV撞倒多辆电动自行车,多人受伤倒地,交警:不是酒驾
2023-08-10中国银河聘任刘冰担任业务总监
2023-08-10台风“卡努”已登陆韩国,预计后天入境丹东
2023-08-10“西方对华去风险战略将失败”
2023-08-10文博日历丨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的竹子在画中长这样
2023-08-11意媒:皮奥利很喜欢科隆博,不排除球员留在米兰的可能
2023-08-11抖音快手难啃配送履约
2023-08-11合富中国:1-7月累计营收6.45亿,同比减少8.28%
2023-08-11中国移动: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占收比降到20%以下
2023-08-10粤桂黔滇四省(区)法院建立珠江流域(西江)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协作机制
2023-08-10山东济宁一SUV撞倒多辆电动自行车,多人受伤倒地,交警:不是酒驾
2023-08-10中国银河聘任刘冰担任业务总监
2023-08-10台风“卡努”已登陆韩国,预计后天入境丹东
2023-08-10“西方对华去风险战略将失败”
2023-08-10Copyright 2015-2022 时代超市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